BIM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。而对于工程监理企业来说,更是处于起步阶段。主要原因为工程监理是管理服务型行业,BIM应用中较为成熟的是处于设计阶段的建模、进程模拟、效果展示等业务。而工程监理需要应用的是BIM的协同功能、动态追踪、参数管理等方面的应用。相对于建模、效果展示等功能,上述功能在BOB体育下载苹果下载 技术上要求更高,对于人的在管理协调也提出更高要求。监理企业应用BIM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:

(1)可视化模型

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,监理单位的职责更多为监督管理、综合评价。一般监理单位在无恶性竞争的条件下,一般情况能够圆满的完成监理任务。由此如何评价一个监理企业是否优秀的标志,就是其“附加价值”。监理企业在完成自身任务同时,如何体现附加价值,简单来说就是“通过管理降低成本”。例如,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,安装管线较多造成吊顶高度降低,一般情况下,业主要求施工企业重新布置并返工的前提,是对已完成工程量进行结算,并对拆除工程进行工程签证。业主为了节约成本,往往接受吊顶高度不足的事实,这就造成了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价值降低。如果是写字楼,势必影响后期收益。如果监理单位能够在施工前做到事前控制,并与业主、施工单位商讨变更方案,则可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。BIM技术的可视化则可以提前模拟建筑形状,通过模型数据分析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例如,BIM模型的“碰撞检查”应用。碰撞检查的应用,应该是BIM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,最为直观的应用,立竿见影。传统的2D平面图纸设计,往往依托于设计人员的主观思路,完成一个项目某个方向的设计图。各专业之间由于专业隔阂,往往造成意图领会不明,设计出现冲突,这都是很难避免的。因此,利用2D的图纸,进行3D甚至5D的建模,不仅能够在设计阶段就消除碰撞带来的影响,同时为后续的现场动态管理,建立了良好的平台。还有可能推动监理企业的业务前伸到设计阶段,为全过程咨询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(2)参数化管理

对于“碰撞检查”,传统的3D建模看似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。但BIM优于传统3D建模的是其参数化的管理。传统的3D建模,仅仅对墙面、管道、线路进行了简单的模型展现,其作用就是一个电子化的沙盘。无法对其内部结构、材料特征、施工工艺进行良好的表述。更不用提对相关单元进行分析计算。而运用BIM技术则可以对构件、单元进行参数化的分析统计,其节点中包含了施工工序,内部结构,时间信息等相关信息及评价,真正能做到各专业,各管控项目的协调统一。例如,我们可以通过BIM所反馈的各项参数,确定某框架的钢筋、混凝土的相关参数,以此来确定是否能够在其上面增加一道墙,并自动计算钢筋、混凝土用量,真正做到信息通联,省时省工。

(3)管理动态追踪

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,其核心为动态追踪,随时了解现场情况,并针对问题作出判断。一套成熟的BIM管理系统,能够收集现场所出现的相关问题,并作出判断。根据BIM的技术原理,建立5D的系统模型,使各个节点可操作、可调阅。监理工程师将发现的问题根据实际位置写入对应的BIM位置,使此问题成为一个事件,不但能够追本溯源,检查施工单位是否进行整改,同时也能够发现有多少亟待解决的问题,相对于传统的纸质管理来说,其可视化更为明显,管理更为精准,最终通过BIM管理将问题做到闭合,再作出针对工序,分项的准确评价。

(4)自动评价

在实际的监理过程中,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若干问题,往往随着施工进度的前行,被后一道工序所掩盖。前文提到,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的权力弱化,提出的问题执行力不够。当此问题对后期使用或验收出现影响是,监理单位顺理成章的成为“背锅侠”,下发的监理通知单成为监理单位的一纸空文。如果项目应用BIM技术模型进行管理,在节点验收时,根据导入BIM模型的相关事件,自动对完成的工程进行评价,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。监理工程师插入的问题事件,若没有进行整改整修,则自动判定为不合格,只有如此,施工单位才会重视监理单位所提出的问题。这样不仅提高了工程的整体质量,也对监理单位提高话语权有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
0

评论0

请先

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微信扫一扫关注
扫码关注后会自动登录网站
普人特福的博客cnzz&51la for wordpress,cnzz for wordpress,51la for wordpress
Baidu
map